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书有味道吗?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显得有些稚嫩的。不必多言,书肯定是有味道的,一如一部新出的书,页页散溢着淡淡的油印的雅香,而那些旧的书呢,也是有着缕缕的虫豸之气的。传说世上的犹太人是很爱书的,视书如
书有味道吗?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显得有些稚嫩的。不必多言,书肯定是有味道的,一如一部新出的书,页页散溢着淡淡的油印的雅香,而那些旧的书呢,也是有着缕缕的虫豸之气的。
传说世上的犹太人是很爱书的,视书如珍宝财富,而他们也从书中汲取了精华,成就了他们的精明与智慧。一个犹太人的家族如果新添了一位婴孩,他们就会在这个婴幼孩降生后不久,把一本浸过了蜂蜜的《圣经》或其它什么的书,翻出里边几页,让这个孩童伸出舌头来舔一舔,好让他从小就知道书原本是甜的,是有味道的。这种做法,是给书强加了味道。不过,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孩子从小好读书的情致的方法,只不过用心太古罢了。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书的作者曹雪芹在书著中立有一诗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意是明明白白的,说《红楼梦》一书是真有其味的,只是世人能识其真味而感同身受者寥寥而已,那丝不为人所知的伤感,让人读来有如窒息。
但能识出书中真味者,史上也多有传闻。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的读书生活。易安居士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藏既富,于几案罗列,枕席枕籍,意会心谋,日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这些栩栩如生活跃动人的描述,充分说明了李清照夫妇是得了书中的真味了的。
培根在他的《谈读书》一文中说,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的书则细细咀嚼,慢慢消化,而那些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这些话说明,不同之书是有着不同的味道的,因其各自的味道不同,所以,我们爱读书的人,也应有不同的读书的做法,这恰如我们的家常小菜,萝卜有萝卜的饨法,而虾蟹则用虾蟹的吃法了,不可一同论之处之。
既然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味道,那么我们爱读书的人,就必得在知其味的前提之下先明了自己的口味了。这一点,林语堂先生在其《论读书》的讲演中是说得比较明白的。他说,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那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先知味,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这些话再也朴素不过的了,读书要能长智益慧,亦如平日里的拿药治病,不先知了自己的病理,胡乱把药丸抓回来,病治不好,反会伤了肝体的,轻者残身,重者丧命,实不为狂语妄言。
不过,以上所讲的书的味道,都是读者诸君用鼻子闻到了书中的墨香朽气,或动眼看书或开口读书才解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我以为,这些都不算是最高的识其书中真味的境界者也。我国的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相传为南天竺人。据说,达摩至震旦,初入南海,有士人手捧《四书》经典进献。达摩不识华文,但以鼻嗅之,旋曰:“亦诚善哉,直是非而已。”
达摩这种以鼻嗅书就能觉解书中真味的做法,实乃让人惊叹腹服!
可惜啊,此等如有佛祖开光的妙悟,我侪凡人俗胎是学不来的,还是闭门勤心读书,冥想其中的真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