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人总是习惯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和稳妥,不会招致他人的攻讦。可长此以往便消磨了锐气与个性,结果只能是麻木而迟钝,淹没于芸芸众生之间。她,却是个例外。高挑的身材,惊艳的衣着,用怀疑而自信
人总是习惯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和稳妥,不会招致他人的攻讦。可长此以往便消磨了锐气与个性,结果只能是麻木而迟钝,淹没于芸芸众生之间。
她,却是个例外。高挑的身材,惊艳的衣着,用怀疑而自信的眸子,凝望着远方的英雄。即便是模糊的身影,也能一眼辨识。
张爱玲,不同场合中听闻过数次的名字。
对我而言,只感觉——淡淡的,莫名的,生疏的。
纷纷扰扰中,《小团圆》出版了。热议不断,畅销惊人。身处娑婆世界,自然加入其间,跟风购得。
打开塑封,封首是素雅至极,封尾却是浓妆艳抹。强烈的色差,联想到的是冷漠与激情,理性与感性……人生路漫漫,不同的境遇,如这色差般变化无常。褪去书皮,斑驳的纹路在整片的肉色中,仿佛暗合着韶光易逝,斯人不在。
今朝此刻灯下,深夜,初读爱玲时。
一、完全是等待
翻开卷首,刚读了几段,就情不自禁地抄录于笔记。整段整段心有戚戚的文字让阅读变得甚为缓慢,索性执笔抒感其上。
渐渐地,空白处,码满了,带着我,思绪的,文字……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若是草草掠过,普普通通。
然,简洁的叙述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早晨是那么的静谧,万物才刚苏醒。内心却是焦灼的,面对考试的恐惧如作战前的心情,等待的未知与其担荷的无数后果、责任、期盼,压埋于临考的短暂片刻,因为恐怖来源于我们的懦弱,逃避和局限。
其实等待,时刻发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等待出生,等待长大,等待老去;等待相恋,等待婚嫁,等待别离;等待入世,等待功成,等待名就……无数个等待串联起人的一生并等待着一致的归宿,它意味着未知,当然是最恐怖的。
小说结尾亦是此段文字的重复因为完全是等待,如同轮回,它是个体生命的究竟命题,也是所有人类的。
二、雨声潺潺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是女主角九莉快三十岁的时候在笔记簿中的叙述,赫然出现在开头的第二段。
众所周知,恋爱的苦楚在于无法放下,随之变得偏执,因此编织着各种借口抚慰内心的伤痛,而最终却是如梦幻泡影般,了不可寻。直至读到最后一章,同样话语的再次出现,方才明了她是在何等境遇中书写出的上述文字。
一个男明星燕山,九莉与他看完电影出来,她注意到他脸色很难看,因为她的面貌变了,在粉与霜膏下沁出油来。
敏感的她发现因色衰男人对其态度的转变,泪珠不停的往下流,才有了“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之后,是彼此的对话。
“九莉,你这样流眼泪,我实在难受。”
“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她说。
“我知道。”
但是她又说:“我不过是因为你的脸,”一面仍旧在流泪。
他走到大圆镜子前面,有点好奇似的看了看,把头发往后推了推。
乍一看,以为她对他的爱也是出于他的美貌,讽刺的是真正的因由是他长的象她从前错过的一个男孩子,用他的脸找补了初恋。自作多情的燕山照镜自怜的动作真让人作呕。
九莉此时已经深悟到了感情的真谛,三十岁生日的月光代表了她的心境。
“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
月光见证了无数人间的无常变化,而今那些人、事都已逝去,可月光依旧。岁月的点滴若总沉浸于感情上的自我折磨与色衰无奈的哀叹,年复一年的光阴,对她毫无意义,墓碑暗合着她心已死,她心亦明。
雨声潺潺,幻化出的是那份回忆,绵绵不断。
晴天固然是好的,永远的阳光灿烂是难得的缘分,要好好珍惜。
雨天却更为难忘与浪漫,带着一份遗憾与忧伤,耳边传来持续不断的雨滴声,似乎永远不会停歇。
雨声潺潺,是一种释然;
雨声潺潺,是一种真爱;
雨声潺潺,是一种境界;
雨声潺潺,是……我的选择。
三、只为真实
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围绕九莉的家庭而展开的,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她的母亲蕊秋。可给人一种冷到骨髓的感觉,仅从称呼上便有着别样的距离感与疏离感。九莉因为幼时过继给大伯,这样就有了借口叫母亲为“二婶”,母亲一词再没有用过。相反的是,就连对自己阴冷的继母在小说中还叫“娘”。情何以堪?
她们间的心结通过文字展现出来,第三人称的叙述将作者置身于旁观者的立场,异常冷静地讥讽与仇恨接连地跃然纸上。再次回首记忆中疼痛的片段,恰如伤口上撒盐,愈来愈痛,无法愈合。
原因何在?
只为真实。
母亲是前卫的,可依旧残留着世俗的牵绊。功利性的埋怨,刺痛了女儿的内心,慢慢积淀,转化为仇恨。长大后,女儿又将这份矛盾与折磨转嫁于母亲。
“二婶的钱总要还的”,多次的出现意味着她的耿耿于怀。最后,九莉将二两黄金拿给二婶作为回报,此刻,泪流满面的她坚决地拒绝女儿的还赎。以为这是母女关系的终了,虽然并非九莉本意。蕊秋临终时,多么想见女儿一面,可她未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彼此伤害……只为真实。
同样的真实比比皆是,美国总统杰斐逊对人说,他和母亲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但他如果能再活一次的话,他宁愿不再活那二十五年!
文学的魔力是将那份仇恨放大,现于细节之处,烙刻在读者的内心,所以无需别人的同情与揣测,只为真实而已。
四、岁月静好
九莉与之雍的爱情从热烈真挚到最后的雨声潺潺,结果虽不完满,过程却是悠扬缠绵的。
“他的过去里没有我,寂寂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著太阳,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我要一直跑进去,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她给他的情书,看得出九莉是渴望着之雍的爱。给她生活带来了改变与充实,让自己变得完整,同时温暖了心中的冷寂,如同太阳短暂地扫除了内心的怀疑与自守。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雍在婚书上的承诺,也是最好的婚姻状态。可他的寻花问柳,滥情过度亦是现实。她面对他,深处有着一份清醒,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