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把太极拳融入轮滑之中的动机,最早产生于2010年。之后,经过一年的酝酿,我开始走上了探索、尝试之路。一直到了第三年,轮滑太极(或者说是太极轮滑),才算有了一个明晰的发展方向。我对太极拳与轮滑的喜爱,渊
把太极拳融入轮滑之中的动机,最早产生于2010年。之后,经过一年的酝酿,我开始走上了探索、尝试之路。一直到了第三年,轮滑太极(或者说是太极轮滑),才算有了一个明晰的发展方向。
我对太极拳与轮滑的喜爱,渊源已久。轮滑的基础来自于幼年时代的“冰耙子”和童年时代的冰板以及青年时代的冰刀,而太极拳则来自于当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大力普及的类似广播体操的二十四式简易太极拳。虽历史悠久,但毕竟属于旁门左道。太极拳谈不上正宗,轮滑也非专业。这种先天不足的结合而孕育出来的“轮滑太极”,势必铺就出了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苦涩道路。
尽管如此,我始终对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予以肯定。因为我看到的不是太极与轮滑的不同,而是它们的共性:体态飘逸舒展,潇洒自如;动作云卷云舒,自由随性。动时如龙行水上,虎啸山林;静则似劲松藏月,弱柳扶风。如果能把这两种具有共性的体育运动糅合在一起,共性就会得到升华,一旦达到极致,将会产生别样的精彩。
既然潜藏的精彩已被我洞见,我不做谁做?我不弘扬谁去弘扬?
2012年和2013年的夏天,我是在乌鲁木齐度过的。轮滑太极的成形与发展,正是来自于这两个美妙的夏天。在乌市南湖广场上的无数个清晨与夜晚,我多次领略到了风筝的逍遥,画眉与百灵的灵动,萨满舞(一种维吾尔族舞蹈,男女对跳,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极其夸张浪漫)的随心所欲,它们给了我诸多的启发与暗示。
当我在广场一隅目睹到了八十五式杨氏太极拳宏大场面时,那行云流水似地“左右野马分鬃”,盛开着的莲花般地“白鹤亮翅”;风卷残云似地“左右揽雀尾”,流星撼月般地“玉女穿梭”;鲲鹏展翅似地“左右云手”,蛟龙出水般地“转身搬拦捶”,将我再一次地震撼并感染了!此时此刻,酝酿已久的轮滑太极的梦想,如同南湖碧波中的睡莲一般,顿时绽放出亭亭玉立白如云朵的花瓣。
当然,我的轮滑技巧还有待提高,太极拳的内功还需长期历练,要想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若要创建并形成太极拳的另一流派,轮滑的另一套路,不能光纸上谈兵,而要付诸行动,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
经过近三年的打磨与历练,我将太极拳与轮滑不断地进行融会贯通,使之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与初创时期相比,已经有了长足地进步。离大功告成,虽不能说是指日可待,至少也是近期有望吧。
也就是这一年的八月的一天,一位身着白色闪光绸太极服,脚蹬乳白草绿相间的轮滑鞋,面目近似老头,身姿赛过青年的身份不明的外地人,凌晨日出时分,在广场上与雄鹰风筝和群燕一起滑翔翻飞,伴着林中画眉与百灵的啁啾鸣叫,演绎着一套别出心裁的轮滑太极。毫不夸张地说,此人只是小试身手,便在乌鲁木齐南湖广场上,形成了一道亮丽而抢眼的风景。
然而,谁也不清楚这个不明身份的外地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