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远古时代,随着一位圣人的诞生,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初始文明的灿烂曙光。这位圣人就是炎帝神农氏,他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受到世代炎黄子孙的敬仰。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
远古时代,随着一位圣人的诞生,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初始文明的灿烂曙光。这位圣人就是炎帝神农氏,他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受到世代炎黄子孙的敬仰。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一个金灿灿的秋日,怀着对华夏始祖崇敬的心情来到炎帝陵前,我亲身感受了一番。

炎帝陵又称“天子坟”,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这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炎帝陵成了炎黄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胜地。1986年整修以来,大、小祭祀连年不断。198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在炎帝陵举行取圣火火种仪式;1993年、1994年、1997年、2000年湖南各界进行了公祭炎帝陵典礼。1992年,国家旅游局将炎帝陵辟为寻根朝敬之旅国际旅游专线;1993年,炎帝陵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炎帝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宣部确定炎帝陵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98年,炎帝陵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景区;1999年,炎帝陵被评为湖南省模范景区;2000年,中华全国归国华桥联合会确定炎帝陵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陈云、胡耀邦、周谷城、赵朴初等炎帝陵亲笔题词,宋任穷、杨汝岱、宋健、王恩茂、毛致用、彭佩云等先后专程前来谒陵并指导炎帝陵建设。

据介绍: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导游说,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其主要贡献可概括为八大功绩,即“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织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做出过奠基性贡献,因而受到中华民族的历代尊崇。华夏胄裔一直把炎黄二帝并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缔造者以及始兴与统一的象征,并视为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共同标志与纽带。华夏儿女都以“炎黄子孙”自谓。在开创华夏文明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包容性。炎帝神农氏带领先民所开创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以炎黄文化为基石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中华儿女数千年来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

站在炎帝陵的正大门前,放眼望去,整座陵殿周边群山环抱、左侧前方一条清澈见底。在正大门留了影之后,我走上了铺在长廊中间的红地毯。这时我才发现,两侧的石柱上分别雕刻了十分精细的图案,仔细一看,原来分别是“稻、梁、菽、麦、黍”五谷杂粮,这就是景点介绍的“五谷柱”了。我不禁默默意念:感谢伟大的神农贡献了五谷,让现代的人们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据史料记载,炎帝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鹿原陂西汉时已有帝陵,自唐代开始即有奉祀,至五代而辍。宋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遣使臣遍访天下古陵,在茶陵县南一百里之康乐乡鹿原陂觅得炎帝陵,遂于乾德五年(公年967年)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到元代,据《炎陵霍氏五修族谱》记载,元英宗曾于至治元年(1321年)派大学士阿沙不花诣陵致祭。明代御祭活动有史可查,仅《炎陵志》存录的祭祀次数就有15次之多。清代御祭更加频繁,据现存《炎陵志》中有碑文可查的38次。民国时期,炎帝陵祭祀由省、县政府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0年10月10日,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特遣省政府秘书长李杨敬,率各厅负责人专程前往炎帝陵致祭,告捍卫湘土、抵御外侮之决心,这次祭祀对于鼓舞民气、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自古以来便得到上起帝王、下至百姓的尊崇和祭奠。对炎帝的祭祀,民间始于夏,官方见于周,帝王起于唐而兴于宋。以后历代皇帝便“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每次祭祀完毕即刻御碑以作纪念。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民间祭祀更是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

继续往前走,长廊变成了一个大广场,两侧各有一尊石雕,左边是鹿,右边是鹰,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就是“鹰鹿广场”。相传炎帝的母亲叫女登,一天晚上,她梦见天上的太阳落在怀里,感到又温暖又舒服。过了一年零八个月,女登生下一个红球,红球在地上滚了几滚之后裂开,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大家非常高兴,认为是太阳神降生。女登和大家一起去采果实,便把孩子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让他晒太阳。谁知孩子睡醒后,感到又热又饿,便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山中的生灵,这时,岩鹰飞了过来,为孩子遮荫扇凉。接着,山鹿也跑过来,为孩子喂奶。孩子歇荫纳凉,吃着鹿奶,甜甜地睡着了。此后,每当女登离开孩子时,鹰和鹿都很快过来照顾护理。人们认为鹰和鹿也是炎帝的母亲,孩子得到三个“母亲”的精心养育,很快就会说话走路。

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

炎帝去世后,为了纪念炎帝的三位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