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中撑起生命的绿荫——读曹瑜新著《乡野邮话》有感
作者:党旗时间:2024-11-13 13:30:32热度:0
导读: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集邮文选——《乡野邮话》,每每读之,都会产生一种沉甸甸的异样感觉。我知道,这是由于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感动造成的,因为文选的作者曹瑜,是一位双耳失聪、生活极度贫困的乡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集邮文选——《乡野邮话》,每每读之,都会产生一种沉甸甸的异样感觉。我知道,这是由于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感动造成的,因为文选的作者曹瑜,是一位双耳失聪、生活极度贫困的乡村残疾邮人,他在文中所记述的近乎痴迷的集邮追求和充满艰辛的人生步伐,无不震撼人心。
曹瑜是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中路村一位普通农民,今年33岁。15岁那年他因病双耳失聪,并就此离开学校,小小年纪就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以自己微薄的劳动所得来减轻父母肩上的生活压力。他在死一般寂寞的无声世界里干着繁重的农活,生活苦闷,满目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表哥的一些邮票,立刻被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他从花花绿绿的邮票中看到的是另外一个崭新的天地,里面有生活的希望和欢乐。
作为生活在鄂东山区穷乡僻壤的一个农家残疾孩子,想要集邮谈何容易。他一来贫穷无钱,二来毫无邮识,三来根本就无人指导,没有任何的基础。为此,他付出了不知比常人多多少倍的精力和汗水。为了攒积起买邮票的钱,他不但省吃俭用,还拼命做苦力。他经常顶着烈日或冒着暴雨,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赶四十里崎岖的山路,为的是到县城的邮局去买几枚心爱的邮票。由于听不见汽车喇叭声,不知道后面有车开过来,他好几次险些丧生在车轮之下。
邮路虽然坎坷,但他的爱邮之心更坚。他在每天的劳作之余,不停地欣赏着收集到的邮票,完全沉浸在方寸邮花的奇妙世界里。集邮真的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就像一位位敬业的老师,授他以知识,令他增长见闻、开阔视野。慢慢地,他懂得了集邮增知、怡情的作用,于是邮情更深、更浓,在集邮之路上也越走越宽。
1990年初,他读到了平生第一份邮报《黄冈集邮》,这是他在邮局购买邮票时营业员送给他的。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着邮报,在抑制不住内心深处试着写稿的冲动下,撰写了平生第一篇题为《乡野邮痴》的邮文,鼓足勇气投给《黄冈集邮》,竟真的被录用,刊发在当年的第2期上。这篇邮文不但大大增加了他的集邮兴趣,还让他平生第一次邮友结识了一些知心邮友。邮友们对这位乡村残疾邮人关怀备至,不断鼓励他,寄给他邮票和集邮报刊,让他在充分感受到邮友间真挚情感的同时,看到了一个更大、更加精彩的集邮天地。
1993年6月,蕲春县集邮协会会报《蕲春集邮》创刊,曹瑜的创作热情立即被这份本地邮报彻底激发了出来。他不停地撰文、投稿,在《蕲春集邮》上连续发表了多篇稿子。他残疾的身躯、艰苦的生活和集邮的真情感动了蕲春县集邮协会的领导,邮协专门为他作出了特别决定:长期赠送他省、市、县三级集邮协会的会刊,优先供给他紧俏邮品,及时通知他参加邮协的各种活动。邮协的关心、邮友的帮助,使他倍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集邮的信心。从此,他在每天艰苦的劳作之后,不停地钻研邮学,编组邮集,撰写邮文,以残疾之躯为宣传作为先进文化之一的集邮文化而竭尽全力地鼓与呼。
而今,曹瑜这位乡村残疾邮人,已经拥有了18年邮龄,多次被评为县邮协优秀会员,在国内30多种集邮报刊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邮文,其专题邮集《中国的山》入选2000年全国第五届残疾人集邮展览并获奖。2002年,他的集邮事迹被县电视台拍摄成题为《无声世界的强者》的电视片,在“百姓生活”栏目里播出,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年新春之际,他的第一本邮文结集《乡野邮话》,在县集邮协会和众多邮友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出版了。这部由一位仅上过六年学的乡村残疾邮人撰写的土得掉渣的集邮文选,虽然没有飞扬的文采和精深的研究,却处处散发着思想的光辉,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作品不但是一曲残疾者以集邮为载体自强不息的人生颂歌,还是一曲集邮界真诚助残的人道主义赞歌,为邮坛文苑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乡村残疾邮人在邮协和邮友们的关心下,面对逆境百折不挠,真正做到了自强不息、残而不废。
正是方寸邮花让曹瑜看到了希望之光,在因病致残后的艰难岁月里,能够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