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情
作者:澄远时间:2024-11-12 12:08:29热度:0
导读:初夏的傍晚,在高山流水之间,一位饱经沧桑的侠客独坐在山崖之壁,悠悠的箫声缓缓升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委婉,时而欢快,似在倾诉,似在沉吟,飘逸的乐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恍若一首优美的宋词,“溪边倦客
初夏的傍晚,在高山流水之间,一位饱经沧桑的侠客独坐在山崖之壁,悠悠的箫声缓缓升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委婉,时而欢快,似在倾诉,似在沉吟,飘逸的乐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恍若一首优美的宋词,“溪边倦客停兰棹,楼上何人品玉箫?哀声幽怨满江皋,声渐悄,遣我闷无聊。”
14年前的那个初夏,我做着这样的梦开始了我的品箫生涯。对于自幼练习笛箫的父亲来说,我的起步实在晚之又晚。而但凡遇到知音的音乐人,总乐意随时奉献他的热情,我拜父学艺了。记得刚开始接触一根长长的紫竹箫时,我的手腕简直有一种要断了的感觉,手指盖得住音孔便拿不起箫,拿起了箫便盖不住音孔,这样反复了几周后,才渐渐适应。箫的好处是声音不大,随便你吹得怎么难听,也不会引来左邻右舍的抗议。在父亲的纠正与指点下,我肆无忌惮地练习了二三个月后,吹奏的水平终于可以稍见天日了。高中时期的紧张学习之余,所幸有着紫竹箫与我为伴,有效地调节了高压下的可怜神经,有时竟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武林中呼之欲出的新一代高手。大学时,偶尔在同学面前摆弄几下略显优雅的箫声成了我的小小荣耀。直到2002年,我参加了业余演奏班,面试后直接进入最高阶段的班级。到那时我才真正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受益匪浅。想起以前的小卖弄倒有些好笑起来。
自那以后,箫更成了我不可离弃的朋友,每每不愉快时,拿起箫便忘了一切烦恼,家里长长短短的箫挂了一墙。时常吹箫时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种超凡脱俗感顺着长长的箫管悠悠而出,那种清虚淡远的意境油然而生。渐渐地,我感到箫的意境实则远远高出于所谓的侠客风范,而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随着不同的曲风有着不同的表达。
《霓裳羽衣曲》是我最喜爱的乐曲之一,它在中国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霓裳羽衣”是指道家仙女穿的一种服装,具有云霓飘荡,羽毛飞升的道家含义,非常符合清虚淡远的意境,而箫曲《小霓裳》则恰如其氛地表达出这种浪漫色彩。
箫不但能表现这种羽化而登仙的意境,更是表现幽怨的最佳乐器。古曲《阳关三叠》表现了唐代诗人王维送友人元二去西北边陲从军时思绪万千,依依惜别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不合理的征兵制度的幽怨和愤懑。每每通过箫的演奏,会感受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恨和哀婉之情。
虽然不及竹笛的表现力那么丰富,箫一样可以表达欢快的情绪,张维良《天幻箫音》中的一首《真》,表达了真、善、美的世界,以真为最。滚滚红尘之中,《真》诉说了人们对真的向往。“夕阳下、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位迟暮老人面对一群纯真的孩子,犹如被太阳烧烤被暴雨浇泼被冰雪覆盖的枯树,面对柔和的春风,他的心温润了,酥胀了。少年合唱团和黑鸭子的纯朴和音,配合祥和欢快的箫,带出和谐的欢愉相聚场面。
箫不仅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并且还擅长表达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运动和形态美。尤其是在速度稍快的音乐中,叠、打、颤、赠等技巧都会留下潇洒、飘逸的印象。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渔舟唱晚》一段音乐,箫的独奏维妙维肖地表达了渔夫站立船头,轻舟慢桨、引吭高歌,既充满了诙谐愉快的情趣,又刻画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箫的飘逸感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却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概括力。当一股肺腑之气通过一根长长的竹管从十指间缓缓流出的时候,我忘了自我,时间和空间已没有确定的概念,我仿佛在与古人闲谈,在与自然对话。这一极富个人情感的乐器,使我常常沉浸在古与今、真与幻的境界之中。
箫具有的忠厚长者及君子之风,恰恰赋予它特有的总结能力和使人感到三日绕梁而不绝于耳的底蕴。古人不说吹箫,而云品箫,正如品茗一样。箫的清幽淡雅与茶的芬芳意境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箫,虽在我生活中姗姗来迟,虽没有成为我生活的最大主题,然其默默无语的竹节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4年前如此,14年后的今天也不放弃,14年后的将来还要继续……